2021年是瓦軸規模年,適逢鐵路市場訂單劇增,在公司實施“百日開新局、大干三季度”進程中,鐵路貨車軸承分公司全制造鏈通力合作,砥礪前行,不斷突破產能新紀錄。干部員工上下同欲,攜手并肩,在各自崗位上揮灑汗水,不懈奮斗,在平凡中鑄就偉大,在奉獻中永葆初心,在奮斗中綻放光彩。李長升職工創新工作室成員在這股涌動的“紅流”中為夢想而奮斗。
李長升職工創新工作室現融合了分公司工匠、大師、維修團隊、產線技術骨干等各類“技術頂尖人才”,著眼于解決分公司生產中遇到的各類技術問題,持續改善項目以及新入職人員的技術技能培訓等等。工作室領辦人李長升以身作則,將小我融入“無我”,不僅敬業更精業。他和磨工產線長包洪良等人連續數日工作在現場,不辭辛勞,只為用最短的時間,解決無錫機床靜壓軸回油報警缺陷。新入職人員技能需要提高,他和團隊成員便一次次組織培訓,進行現場指導。他以自身的影響力帶動了更多的人敬業愛崗、奉獻企業。
鉗工班長馮欣,為人厚道,技術過硬,作風優良。一次,磨工外圈雙端面進給絲杠發生故障,拆解時發現絲杠磨損、鋼球損壞,如按正常流程采購絲杠需要3至5個月的周期。緊張的生產形勢刻不容緩。為不耽誤生產,馮欣主動承擔解決這一問題的重任。通過拆解分析,馮欣發現如果根據絲杠間隙重新配置鋼球,完全可以恢復絲杠使用功能。于是,他開始調試比對,經過兩晝夜連續奮戰,終于使絲杠重新開始工作,為分公司節約成本萬余元,且保證了生產進度的有序進行。在分公司維修力量薄弱的情況下,他一馬當先,主動要求白班連二班,只為確保產線有序運行,任務高質高效完成。“像今年的市場形勢不可多得,機遇稍縱即逝。作為準備團隊的一員、一名老員工,決不能因自己工作沒做好,而影響整體生產任務的如期完成。無論如何,我們都要盡全力為生產保駕護航,堅決打贏這場鐵路市場攻堅戰。”馮欣說。
電氣班王天福老當益壯,甘于奉獻。分公司鉗工維修力量薄弱,王天福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,主動參與鉗工維修,力所能及地發揮著一名老工人的光和熱。生產任務緊急,他堅持白班連二班。“我只是貨車分公司的一員,自己不過是做了份內的事兒。”王天福說,對準備團隊而言,電氣和鉗工不可分割,只有相互配合,才能把工作干好。對貨車分公司而言,生產車間、技術質量、后方準備等各模塊也是密不可分。日常工作大家都搭把手,這樣才能輕松快樂地把工作干好,只有拳頭攥在一起才能形成合力。
電氣班傅薪丞,刻苦鉆研業務,是年輕一代的佼佼者。一次,某規格產品外圈連線桁架伺服驅動編碼器故障,卻因廠家技術壟斷,造成修復困難,如重新采購更換整套驅動器,成本高、周期長。就在大家畏難之時,傅薪丞主動擔責,發揮多方資源優勢,驅車前往設備維修大連辦事處。與設備廠家人員一起研究商討,在只更換編碼器的情況下,又連續兩晝夜改寫技術參數,反復調試,終于恢復桁架正常運行。“作為團隊成員,就要為維護這個團隊而戰。今年集團政策好,分公司發展速度快,我們也乘上了這班車,收入也跟著增長,更要珍惜”。
遼寧工匠吳偉晝夜兼程,深耕細作,擼起袖子加油干。臨近退休還有一年的吳偉與車工作業區許多人一樣,廢寢忘食,公而忘私。白天,他和班組長周偉、孫茂興一起,全力保障整個生產流程的有序進行;晚上,常常為了某一項攻關而連軸轉,一干就是兩個多月。“因為成長在瓦軸,讓我收獲了更多,壓力和責任更是相伴。公司產能急劇提升,每一天的計劃都不能延誤。只有穩扎穩打,有條不紊,才能應對各種不確定因素帶來的挑戰。”吳偉指著當班產品計劃說。
磨工產線長叢殿龍主動將自己整理的NOVA線操作技術和調整方法與身邊同事分享,同時又積極培養新人,為分公司磨工團隊做好人才儲備,他的徒弟們已經成長為獨當一面的操作者。
隨著分公司的快速發展,李長升職工創新工作室的成員也在加速奔跑,為打造國內一流鐵路貨車軸承企業而不懈奮斗。
(來源:文化瓦軸)
